观势论道,一文尽揽招行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会精华(上)


3月3日,招商银行举办以“观全球大势 论财富之道”为主题的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会,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、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、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、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、运舟资本周应波等大咖同台论道,分享大类资产配置策略,探讨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投资机会,共同解码财富奥秘。


2023报告会1.jpg

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王晏蓉总经理在开场致辞中表示,2009年起,招行私人银行率先在全国举办投资策略报告会,至今累计超过千场,形成了系列化的专业品牌。报告会让专业声音被更多人听见,营造更健康的财富管理生态,帮助客户把握趋势、理性投资,协助客户作出理性投资决策。


2023报告会2.jpg

她表示,2023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,“观势论道”显得尤为重要。“优势永远赶不上趋势,唯有诚心研究、踔厉奋发,方能不落后于趋势,不负于时代。”


下文采撷投资策略报告会大咖观点精华,明辨经济复苏阶段,探求投资市场趋势。(完整观点请点击文末海报,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回放页面。)



丁安华

 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



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  最艰难的路已经趟过

2023报告会3.jpg


疫情已经进入低流行水平,春节也没有出现第二个高峰,经济增长重启的时间比大部分机构预测来得早、来得快。各大机构纷纷上调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,招商银行研究院将中国经济2023年增长预测上调到了5.6%。


看海外

疫情三年期间,中国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。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工业链紊乱,中国极具韧性的产业链替代了部分海外生产;另一方面,海外政府对居民提供现金补贴,财政刺激提升了商品需求。今年大家认为美国经济会放缓,甚至有可能陷入衰退;生产替代和海外补贴效应也开始消退,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有可能会降低。在外围需求收缩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的增长或许只能通过内需来实现。


看国内

内需增长的关键是私人部门,尤其是居民部门。疫情三年当中,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在收缩,贷款增长乏力,资产分布也有一些变化——银行储蓄存款份额上升(去年一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7.3万亿),其他科目在减少,包括消费、股票/基金投资、房地产销售等,我们要扭转这种信心偏弱的趋势。今年消费场景恢复,出行限制消除;结合欧美的情况来看,经济重启之后就业的反弹非常迅猛,对于国内经济我不是特别担心。全国各地方的两会在1月基本上开完,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时,都有一种进取心态,全力保经济增长。


看未来

从周期角度来讲,今年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处于上行周期;周期的高点和经济恢复的力度,取决于私人部门收缩型经济行为的转折和调整,这里存在很大的机会。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格局,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少有的良好时间窗口,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,最艰难的路前面已经趟出来了,所以今年的经济从政策到市场有“蜜月期”的可能性,我们希望这能成为现实。



洪灏

 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




周期的复苏

2023报告会4.jpg

周期正在修复

我们做了大量经济周期量化运行的分析,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有规律地向同一个方向以既定的节奏运行,每三到四年就会出现一个低点,比如2008年、2011-2012年、2014-2015年、2018年底,最后是2022年四季度。从最新的数据看,一些宏观指标已经调头向上了,比如M1狭义货币指数、上市公司盈利同比的增长、恒指和A股。

指数、螺纹钢现货价格都在向上,这就是周期的修复。从模型看,恒生指数从2022年的11月份往上修复,目前只修复了三分之一左右。


藏汇于民

我们看到市场上有一些争论:过去三年中国作为“世界工厂”不断出口,贸易盈余达到2到3万亿美元,为什么央行的外汇储备没有明显上涨,这些钱去了哪里?我们注意到,去年银行结售汇规模降到了历史最低,也就是说,其实大家出口换回的美元都捂在手里。当前全球美元供应紧张,美元币值上涨。中国国门重新打开,如果我们的美元储备融入全球的货币体系里,美元供给上升、币值走弱,对各类风险资产,包括大宗商品、黄金,都应该是利好。


经济数据好于预期

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周期底部,开始修复回暖。最近的数据好于预期:PMI达到十年最高,百城房地产销售量涨了15%,过年期间消费、票房、出行人数都回到疫情前的90%左右,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已经回到了12%,经济周期应该会进一步修复。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各有各的麻烦,如果今年弱美元的趋势进一步强化,我们认为亚洲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股市还是有机会的。



王国斌

 泉果基金创始人



风浪越大,鱼越贵

2023报告会5.jpg

我想用三句话来描述这个市场。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”,所有周期都会有结束,新的高质量发展的周期已经到来;“早春寒料峭,春耕正当时”,倒春寒的时候进行春耕,是最恰当的时机;“风浪越大,鱼越贵”,这是电视剧《狂飙》里高启强的一句话。“十四五”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升值空间,我们统计了各省市今年经济增长的指标,最低的都是5%,各地都铆足了劲,为实现5%的经济增长目标努力。


如何看待当下市场?

证券化率:巴菲特判断一个市场有没有泡沫,以证券化率120%为标准,现在美国的证券化率达到145%,而中国股市2022年的证券化率只有65%,有较大发展空间。

消费:三年抗疫已成过去式,生产生活场景全面恢复。

投资:经历了两年的深度调整,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已企稳。

出口:出口需求趋弱,接下来会有反弹。去年疫情期间国外很多企业抢库存,导致后续订单减少;一季度以后库存将消化完毕。

流动性:易松难紧,利率长期向下趋势确认。

城镇化: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,京津冀、粤港澳、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阶段。

产业链:仍有巨大优势,手机、光伏、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做成全球第一。技术封锁虽然给创新带来了压力,但国内企业的市场环境反而变得好,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。企业创新暗潮涌动,2021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340万件,其中中国占了158.5万件。

注册制:投资者得以享受企业更完整的成长期。

关注领域:新业态、新模式(医疗信息化、互联网医疗),健康新消费(眼视光产品、中医中药、齿科美容),进口替代(医疗器械、设备、耗材),生物科技创新(创新药、创新疫苗、创新器械、创新技术服务商、检测诊断新技术)。


给投资者的建议

第一,投资者千万不要让悲观和恐惧主导你的投资决策过程。互联网上什么信息都有,但有很多都是造谣,不要受到影响。

第二,不要把赌注压在股市整体表现上,个股表现仍将分化。

第三,不要过分看重大环境的不确定性,高品质的上市公司有能力应对疫情和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的,我们应该去致力于发现这类公司,而不是试图去预测不可捉摸的大环境变化。



周应波

 上海运舟私募经理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




看好自主、创新、出海三大方向

2023报告会6.jpg


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,我们明确看好三个方向:自主、创新、出海。


自主

自主,包括计算机信创产业、医疗器械、半导体、新材料等领域的国产化过程。计算机信创行业过去是“漫长的黑夜”,现在大家个人手机、电脑上用的软件,90%以上都是海外做的,特别是基础软件。但国产软件开始普及,有一家软件公司在1999年成立,一直到2020年前,他们的软件一共卖出去2万套,结果2020年当年就卖了200万套。


创新

创新,主要看创新药、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。医药行业过去跌得比较多,主要受美联储和中国医保局的影响,一个影响估值水平、一个影响产品价格,两大因素已经利空出尽。从医保支出结构看,中国创新药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人工智能为人口不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。和ChatGPT聊天的时候,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能干的“百科全书式的秘书”。我觉得软件和硬件都在急速地走向一个新的智能时代,在未来三年时间,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出现,就像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爆发那样。


出海

出海,我们会看到更多“中国式的跨国公司”。互联网行业前两年遭遇了大幅下跌,不仅有监管的原因,也有人口红利走到尽头的因素。现在有几个企业显示了出海能力,拼多多走向北美市场,抖音在欧美发展得很好,腾讯在全球游戏行业有很强的竞争力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比想象的强大,可以参与全球竞争。制造业方面也是,三一重工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0%,更不要说宁德时代这样的新兴企业,海外市场份额都在往上走。




*嘉宾观点仅代表当时市场观点,今后可能发生变化,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资料、投资建议或保证,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。


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业务以当地网点的公告与具体规定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