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回放
橱窗里,布偶猫水汪汪的眼睛,瞬间击中大学生小琳的心。店家声称标价数千元的猫咪可免费领养,但需每月购买指定宠物用品,用于防弃养的爱心保障。小琳同学被可爱的萌宠和免费的噱头所蒙蔽,爽快签下了分期购买宠物用品的贷款合同。
意想不到的是,小猫很快不幸患病,承诺的“保险”却无法理赔,店内标价几百元的猫粮也被爆出是三无产品。想要提前还贷款?合同上赫然写着,需支付剩余本金30%的高额违约金!看似“0元购萌宠”,实则是宠物店“改头换面”后的变相买卖,将活体成本和宠物用品成本都算在了“猫贷”里面。
原本寄托美好情感的萌宠,如今却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小琳这才发现,自己落入了“猫贷”陷阱,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诺,实则是商家精心编织的甜蜜骗局。
案例分析
“萌”字当头,风险暗藏
1.资质不明,信息“裸奔”
在申请“猫贷”时,消费者需填写大量敏感资料,一旦商家保管不善或故意泄露,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。
2.高昂费用,步步惊心
不良商家利用部分消费者金融知识薄弱,用“免费领养”作幌子,通过捆绑销售高价套餐等手段,像割韭菜一样收割钱包,更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。
3.霸王条款,防不胜防
不良商家诱导消费者签订分期贷款合同,巧立名目隐藏不利于消费者的霸王条款。例如小琳同学面临的高额违约金,让消费者有苦难言,进退两难。
风险提示
1.莫贪便宜,辨别花式圈套
不良商家以“爱心”作伪装,粉饰商业本质,将萌宠标价转为捆绑消费。“免费”不过是诱饵,分期高利恰似鱼钩,温情背后是层层消费圈套。
2.细读合同,守护个人权益
领养“萌宠”前应当仔细查看合同,重点核查是否有消费要求、履约期限及解约限制,注意留存合同原件与付款凭证。如遇纠纷,必要时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3.爱宠有道,别为冲动买单
养宠非易事,要冷静!长期投入需以责任为基础,量力而行。警惕萌宠分期贷款骗局,切忌冲动消费透支生活。理性评估自身能力,责任和陪伴才是最棒的“猫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