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回放
陈大爷急匆匆走进网点,要求办理5万元汇款业务。经大堂经理了解,陈大爷汇款是为了抢购“治疗名额”,起因是他家门口新开了家理疗馆,因自己患有糖尿病,便试着参加了免费体验活动和健康讲座。理疗师逐渐取得了陈大爷的信任,对方声称定制调理方案可以根治慢性病,之前有许多“成功案例”,强调“治疗名额”有限时间紧迫,赶紧转账到一个陌生的银行账户抢购“治疗名额”。
大堂经理听后心生警惕,一边耐心安抚陈大爷,一边通俗易懂讲解身边的诈骗案例。最终陈大爷决定再和子女商量一下,停止了汇款。
一个月后,陈大爷再次来行,感激地对大堂经理说:“那家理疗馆卷款跑路了,多亏了你们的细心和负责,帮我保住了养老钱!”
案例解析
1.建立情感信任:通过免费体验、健康讲座等方式,营造“专业”“贴心”的形象,逐步获取老人家信任。
2.虚假承诺诱导:声称“根治慢性病”“成功案例众多”,制造假象,激发老人家治疗欲望。
3.制造紧迫感:催促老人家尽快转账,利用紧迫感迫使他做冲动决定。
风险提示
1.警惕 “免费体验” 陷阱,不轻信 “神奇疗效”
诈骗分子常常以“免费体验”为诱饵,吸引老年人参与。在体验过程中,他们往往会夸大产品的效果,消费者应保持理性,不要轻信所谓的“神奇疗效”。
2.大额汇款需谨慎,转账务必要核实
在进行大额汇款时,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。同时,建议多与家人商量,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。
3.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增强风险防范意识
切勿出租、出借或买卖银行卡行为;切勿向他人随意透露银行卡号、账户密码、有效期、安全码、身份证号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;多学习金融知识,提升个人金融素养。